出版 Releases >> 大大樹製作 Trees Music Production >> 關不住的歌聲 A Voice That Could Not Be Silenced
關不住的歌聲-楊祖珺錄音選輯 A Voice That Could Not Be Silenced: The tc yang Collection 1977-2003(2008)專輯編號 : TMCD-347
專輯名稱 : 關不住的歌聲 樂人團體 : 楊祖珺 音樂類型 : 錄音選輯 Album No. : TMCD-347 Album Title : A Voice That Could Not Be Silenced Artists : tc yang Genres: Collection ▂▂ 「對於當初僅僅二十出頭的我而言,如果唱歌不是為了能夠在那個大時代承擔些什麼具備了民族、國家、社會意義的功能,那麼,唱歌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的生命也就在這類僵化的國族思考之中,走過了顛簸、愉悅、反思、卻又找不到充分理由可供自己憑藉、以拿捏分寸的上半生。想不透成人世界的世故與洗鍊,大概是我至今最大的問題,即便年近五十,依然想不通也做不到!」——楊祖珺 專輯介紹 Introduction: 楊祖珺是七〇年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的重要旗手,她與胡德夫為了紀念傳奇吟遊詩人朋友李雙澤,錄製了<美麗島>、<少年中國>等傳唱一時的歌曲,開啟了台灣民歌全盛的時代。然而其歌聲中對台灣土地、與人民澎湃的熱情,卻觸犯了當時政治噤聲的禁忌,隨之而來的政治壓迫使楊祖珺一度放棄她的歌唱生涯,憤而轉投入「黨外」運動,但也因此更強化她對台灣社會文化以及政治運動的參與動機,以個人生命印證台灣蛻變轉型的軌跡。專輯《關不住的歌聲》由大大樹整理,首度以CD形式重新發行。 這張光碟中收錄的歌曲,除了1977年的<美麗島>,是楊祖珺與胡德夫為了李雙澤的喪禮臨時錄製之外,其餘清一色地來自楊祖珺在黨外時期,在各個不同的選舉期間所錄製的錄音帶。1970年代中期以後黨外政治力量的出現,一方面由於台灣社會中產階級興起,加上當初中國國民黨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支持,刻意表現民主化而定期舉辦的選舉政治有關;另方面也與國民黨政府實質上「去中國化」、「去台灣化」,而全盤美國化的政策息息相關。當時多數的年輕人在沒察覺到的肅殺社會氣氛中,在不解左派思想長年累月受到壓抑的環境下,跟著政府配合美國政策的腳步,60年代中期以後順著美國唱片工業的發展,美國流行排行榜歌曲因而進入了台灣年輕學子的生命中。雖然,在當年成長的路上,從小學到高中每週僅有的一、兩堂音樂課中,學生必需使用自己也搞不清楚的西洋美聲唱法,扯著脖子高唱著<美哉中華>或<沙里洪巴>等幾十首歌曲;到了大學後,美術系的學生不准使用紅色為主的色調作畫,音樂系的學生不准使用中西樂器合奏,但是,問題不大!因為,年輕的學生可以毫無忌憚地跟隨著收音機中播放由「美軍電台」(即美軍撤退後改為今日的ICRT)工作人員在市面盜版販售的美國流行歌曲放聲高歌。除了擔心父母或老師責罵我們跟著音樂搖頭擺腦,或責怪我們不會唸書只會唱歌之外,60、70年代的反戰、反叛、與反權威的「動念」,就跟著1960年代的美國排行榜的流行,在台灣的文化沙漠中埋下了綠意。「唱自己的歌」運動也就在前述美國流行文化的啟蒙下逐漸醞釀成形。 1970年代中期出現「鄉土文學論戰」,在美國學習現代舞的林懷民組「雲門舞集」演出「渡海」,繼有台大學生楊弦在「中國現代民歌」的演唱會中,譜唱出了外省老一代因戰亂流離,而揮之不去的鄉愁。與「夏潮雜誌」相關的文化人、加上極少數廣播人(如陶曉清、凌晨、李文等)和唱片製作人有心正視年輕人的創作而在商業文化中大力推廣,台灣年輕人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了不再因為使用自己語言唱歌而感覺「沒有水準」的風潮。 這張光碟的版稅收入,楊祖珺將全數捐給「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