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Releases >> 大大樹製作 Trees Music Production >> 邦查WaWa放暑假 Adker's Summer Vacation - 樂評 Review
台灣第一部阿美語+國語音樂故事書——邦查WaWa放暑假有時候很遠......卻好近
隔著一個太平洋 你知道美國人感恩節吃火雞 你可能擁有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玩偶 你喜歡看迪士尼的卡通電影 也許,你還會用英文背誦麥克阿瑟的為子祈禱文 身在台灣的你,對遙遠的美國是如此了解 有時候很近......卻好遠 隔著一個中央山脈 你可知道花蓮的原住民不只有阿美族 被叫做山地人的阿美族也不住在山上 他們的皮膚多半白皙 他們講阿美語 他們叫自己:邦查 台灣第一部 阿美語 + 國語 音樂故事書 邦查WaWa放暑假 -------- 迴谷舅舅說故事 給阿美族與非阿美族的孩子 給誤解與不了解阿美族生活的成人 請先認識兩個阿美語單字:邦查,是阿美族的意思;WaWa,是孩子的意思。所以,《邦查WaWa放暑假-迴谷舅舅說故事》要說的是一個名叫阿德各的阿美族小孩,利用放暑假,拜訪水璉村的外公家,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這是台灣第一部為阿美族小朋友製作的有聲書,也是為誤解或不了解阿美族生活的成人與孩子的有聲書。沒有說教,不勉強製造已不存在於生活中的阿美族傳統祭典,這張專輯傳遞的是現代阿美族人真實生活的寫照。阿美族的孩子,不會說阿美語… 電視廣告上,台灣中產階級透過商品認識的阿美族文化是不存在的。阿美族的村子裡,並沒有穿著傳統服飾的族人走來走去,沒有傳統歌聲迴旋。成年人全都出外謀生,留下空盪的村落,與無法溝通的老人和孩子。「溝通」,事實上已成為阿美語文化傳承的最大障礙。今日,阿美族的年輕一輩多半不會說阿美語,甚至聽不懂,難道阿美語將就此走入歷史,被人遺忘? 唱片行裡,標榜原住民歌手的暢銷專輯隨處可見,所謂原住民歌謠復興已如火遼原,燒進大家的心坎底。但那其實與原住民的真實生活脫節,不是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唱出來自己的歌;到底他們日常生活常聽的、會唱的都是什麼樣的歌? 因為感動,才有《邦查WaWa放暑假》 大大樹音樂圖像在九七年出版《檳榔兄弟》專輯後,接獲許多阿美族人的迴響,他們高興地反映孩子們因為聽到《檳榔兄弟》,開始想學阿美語唱自己的歌。於是,感動 的種籽落在心裡發了芽。之後,對照著Music for Little People為美國不同族裔孩子編輯的音樂故事書,借用其邊說故事邊唱歌的音樂型式,為阿美族小朋友製作的《邦查WaWa放暑假-迴谷舅舅說故事》的構想於焉成型。 一個阿美族小孩阿德各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邦查WaWa放暑假》採用國語和阿美語雙語演出,配合故事內容,穿插阿美族傳統與現代創作歌謠。故事的背景是在阿美文化的 發源地----Giwilian,現稱為水璉村的地方。主角阿德各是在花蓮市長大的阿美族小孩,從未接觸過部落的生活與文化,更不會說阿美語。但是今年暑假,因為媽媽要到台北做工,阿德各必須到外公 在水璉的家住一個月。從未到過水璉的阿德各,從上公車開始接觸到不同於學校說的語言,思考「我是誰」、到認識植物、認識其他阿美族的小朋友,與他們遊戲,經過足足一個月的文化洗禮,終於成為道地的阿美族人。 來自阿美族人各行各業的自發性演出 這張專輯由熱心的阿美族成人與小孩共同參與製作,計有地方電台主持人笛布斯編導整個故事架構,採石工人迴谷主述故事、市場賣豬肉的阿姨演出阿德各的母親、打鐵鋪的阿公演出外公,以及市場所有阿美族的賣菜阿姨客串演唱....。阿美族人天生的表演細胞,使得整張專輯活潑生動 ,毫不生澀。如此嘗試在國內的呆板制式的有聲書中絕無僅有。 阿美族人除了參與聲音演出外,本專輯封面和內頁插圖也有多處使用水璉國小學生的皮雕作品。在陳明珠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將皮雕圖案的設計,融入阿美族的傳統故事題材,一筆一畫都洋溢著生氣勃勃。 故事編導笛布斯 《邦查WaWa放暑假》整個故事編導由笛布斯掌舵。橫跨花蓮廣電媒體圈的她,是少數能以阿美語發聲主持節目的阿美族青年。目前她在花蓮和台北製作主持的阿美語節目,不但是當地阿美族人每天收聽的精神食糧,也得到廣播金鐘獎的入圍肯定。對阿美族有強烈認同感的笛布斯,大學畢業後才開始用注音符號學習阿美語;於是,她懷著對語言文化失落的憂心參與這張專輯的製作,並希望可以提供給族裡的小朋友屬於阿美族的文化補給。 能說也能唱的迴谷 說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兒童有聲故事書標榜的「×姊姊講故事」,其實是拿已有的故事、或故事寫完後,才由某位知名人士來朗讀,聲音雖然甜美,卻缺 少生命力。在《檳榔兄弟》專輯表現出色的迴谷,擔任《邦查WaWa放暑假》中主述故事的角色,是串聯整個故事的靈魂人物。從小喜歡聽老人說故事的迴谷,這回自己下海說故事,也把族裡老人說故事的聲音、神態模仿得維妙維肖,生動 不已。現實生活中是採石工人的迴谷,不像一般人想像中的勞動階級,他其實多才多藝,玩樂器、詞 曲創作樣樣來,不僅主唱專輯中多首傳統歌謠,還自己作詞作曲唱了國語歌「水璉」,更幫忙採集。例如「老人叫風」這首完全用口哨吹出的歌,據說是阿美族老人炎熱難耐時,吹口哨呼叫清風來搧涼的歌謠,目前幾近失傳。好不容易在迴谷的奔走學習下,重新在專輯中復活。 劉醫師父子搭檔聯袂演出 只在專輯中客串演出橘色大客運司機的劉建德醫師,是花蓮縣卓溪鄉衛生所的主任,每天四處奔走為鄉民做「巡迴醫療」。從Beatles到傳統歌謠都擅長的他,盛情響應這次的錄音行動 ,除了貢獻歌喉和詞曲創作(第2首「舞在旋律」)外,連兒子劉郁軒都貢獻出來飾演主角阿德各。劉郁軒跟阿德各一樣,也不會說阿美語。結束錄音時,他很高興地表示:這次學會很多阿美語,終於可以聽得懂族裡長輩都在說什麼了! 雙語製作的挑戰 雙語製作是這張音樂故事書最大的挑戰,然而阿美語和國語交錯使用,才真實反應現今阿美族人的語言環境。國語演出的部分,保留了阿美語的腔調,流露出自然與真實的語言氣味。而老一輩的演員所講的阿美式國語,充滿了倒裝語法,如「他們很厲害」變成「厲害他們」,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演出者都非職業演員,卻字斟句酌地堅持著「如何表現最自然」。 至於戶外錄音,不管是吉安鄉仁里市場的賣菜阿姨就地開唱的即興表演,或是笛布斯母親(飾演阿德各的媽媽)為所有參與演出的人員所舉辦的夜烤歌謠大會,他們傳唱的每一首歌,純樸而有生命力,深深唱進心坎底。 四百卷卡帶,免費贈送部落小學 《邦查WaWa放暑假》以有聲CD書的方式製作呈現。由於阿美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為了方便小朋友學習阿美語,書中皆以注音符號表現阿美語的讀音。值得一提的是,大大樹音樂圖像除了製作CD出版銷售外,還將另行製作四百 埢卡帶,免費贈送花東各地部落小學,提供阿美族和非阿美族小朋友,重新認識現代阿美族的真實生活。 為什麼我們只有迪士尼和宮崎峻? 對於台灣的孩子來說,世界之大,除了迪士尼和宮崎峻以外,還有許多不同的文化等待我們去探索;但是我們自小卻被鑲在美式和日式的商業文化中,缺 乏對其他族裔文化的了解。我們需要聽見別人,更需要傾聽自己,透過說故事、聽歌謠這種最簡單的方式:《邦查WaWa放暑假》,來自台灣阿美族的聲音,讓你學習包容別人文化的不同。 |
經過無聲的部落 ◎鍾適芳迴谷在《檳榔兄弟》(註一)出版後的某一 天,來到台北,聊起自己與親友的孩子,因這張專輯中的歌謠,而重生對母語的興趣。
專輯銷售的慘淡,多少讓專輯中演出的巴布亞新幾內亞與阿美族兄弟們有些 失望,儘管國內外媒體給予許多好評。但對於藝人而言,那仍是一課新的學習,經歷聲音被錄音器材、樂譜紀錄下來,精密儀器的後製與複製,音樂市場的行銷與傳播,結果與他們所期待與想像的,有很長的距離。 我們是否只是一相情願地紀錄? 十數年往來紀錄,累積在他們生活中的不便,他們 該如何衡算他們精神與實質上應有的所得? 當時,仍沉思於與Christopher Roberts合作《檳榔兄弟》,在音樂與文 化上,甚至錄者與被錄者關係妥當性的反省中,迴谷的話,讓我稍感輕鬆。不論《檳榔兄弟》在學界、歐美的民謠界,引發怎樣的興趣與討論, 或是對採集者個人成就的結語, 最高興的,是收到台灣原住民聽眾偶爾捎回的訊息,哪怕是十個或一個。 錄音之間與錄音後,水璉村走過幾回,有時落荒逃開空蕩彷如被遺棄的村落。青壯年人口的外流,老人守護著村裏孩童的靜默,是流行音樂工業製造出原住民音樂文化復興的假象中見不到的。我無力面對生命低垂的村子裏 ,孩子空寂的眼神,卻 又忍不住想念村裏的朋友 。 遠遠見著玉蓮與兩個妹妹,又在屋簷下,托著空碗,閒蕩著。我知道,門內 與室外光亮對照成黑洞的廚房,坐著無法行動的百歲「昔篙瓦賽」(註二) 曾祖母,祖母正在山野中找食物,父母帶著兩個么妹在中壢的工地工作。 我突然害怕靠近她們,因 為,我清楚,不是另一碗泡麵,就能讓簷廊下三 姐妹的碗裝滿,當然也不是一包米 、一本童話書、一台電視⋯⋯,就能讓村子活動起來。 於是,逃離水璉,搭上六點的橘色大客運回花蓮市區。 遊覽車型的客運上,正放映著一部好萊塢英雄片,白人英雄領導一群善良的 「印地 安人」,擊退另一群兇狠的「印地安人」,簡單造型分類的「印地 安人」,簡化成 白人英雄身後的布幕。 玉蓮卡式錄音座裏,日本偶像歌手的舞曲又旋動在我腦袋裏,甩不去。那捲 親戚從 花蓮市帶回來給姐妹們的單曲卡帶,總在午後,不斷地被重播,姊 妹們模仿起她們 不懂的日語與唱腔,那是學校、電視、與屋簷以外,她們 另一種共有的娛樂。姊妹 情願模擬她們生活中沒有的聲音,卻不耐學習曾 祖母的語彙。「吃飯」成為生活中 唯一的母語單字,除此以外,她們關閉 一切與老人溝通的語言。 我於是想,比一包泡麵更適宜的禮物,或許是幫助孩子重新對自己的語言, 及語言牽引出的文化感到興趣,那當然不是學校生硬的母語教材,那應該是個有趣的,讓孩子歡喜的禮物。如果孩子能夠反複聆聽,一如那捲日語 流行歌的卡帶⋯⋯ 這個念頭一直在心裏。對照著Music for Little People為美國不同族裔孩子編輯的音樂故事書,感動於其中的自由、真誠與不說教,不斷延伸心中音樂故事書的概念。直至念頭鼓脹到無法忍見原住民歌謠被過度商品化, 與傳播媒體製造出原住民文化再生的幻覺。 選擇阿美族做為第一個音樂故事的背景,是延續《檳榔兄弟》阿美歌謠的素材,並無特殊好惡。阿美語未標準化,在演員的演出語言上,需集中地 域,台灣《檳榔兄弟》的故鄉水璉,便成了故事的中心。雙語製作是這音樂故事書最大的挑戰,然而雙語交錯使用,才真實反映現今阿美族人的語言環境。原住民部落,不似電視廣告傳遞的畫面,村民著傳統服飾往來,隨處可見傳統歌舞⋯⋯。這是這音樂故事書首先要打破的印象。 遇見笛布斯,一位有著超強自信與能量的工作伙伴,這個音樂故事才真正開始有了雛形。笛布斯的成長明朗健康,求學過程也不曾受挫,於生命經驗 上,她或許不同於許多阿美族青年,但是,她強烈的認同感,讓她於成年以後,以注音向老人學習母語,進而,在東部與台北製作主持阿美語的廣播節目。笛布斯明白研究阿美族歌謠與語言者的分歧,部落與部落間文化亦不完全相容,結果勢必會引發不同的評論,但她仍願投入這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於是,我與笛布斯開始不時見面,將故事架構勾勒出來。對笛布斯而言,我的眼睛與耳朵,經驗的是她習以為常的事物,那提供了大部份「真實生活」的背景脈絡, 而她,則帶領我進入到更大的歌謠與故事世界。就我對水漣一次次的旅程印象,與笛布斯搜索記憶與身邊人物縮影的綜合體,我們捏出「阿德各」的胚形:一個生長在花蓮市,不會說母語的阿美族小男孩,在他的成長環境裏,沒有機會認同母語文 化,直到有一天,阿德各的母親要到台北工作,把他送到阿公家⋯⋯。其實,這是許多現代阿美族孩子共同的縮影。 往水璉的橘色大客運,是個重要的象徵。那輛從花蓮開往台東的客運,沿著海岸線各部落行駛,是東海岸原住民,尤其是老人、婦人與孩子,倚賴的交通工具。腳一 踏上客運,就是另一個國度。原住民文化的特質,不在樣板的豐年祭裏,不在改良的傳統服飾上,而是在一輛客運車上。 一回,在一趟擁塞的旅途中,行過斜坡路段,車子幾乎爬不上坡,司機使勁開,乘客開始緊張地鼓譟,司機卻幽默地回頭向身後的幾位老婦人說:「阿姨啊!妳們的屁股怎麼這麼大,車子都爬不上去了。」司機那麼一說,逗著老婦人樂呵呵,車上的乘客也相互以阿美語,接應著司機的笑話。對老婦人而言,那是一則愉悅的笑話, 沒有不敬。那樣的反應,不同於我們文化中對於身體過度地警戒,卻也提醒了我, 不可太主觀地思考這個故事的架構。 我將客運車上發生的故事告訴笛布斯,她便把這鮮活於濱海公路的原住民司機形像 ,剪貼在她撰寫的故事中。當你(妳)聽到司機說「屁股」時,請不 要急忙用自己的文化價值去批判他。爽朗的笑聲,面惡心善地叫罵,隨著震天響的電子化山地歌謠節奏在濱海公路上奔馳的客運司機,便成了往水璉部落的一個鮮豔啟幕。 錄音是預想中最困難的工程,因為所有的演出者都非職業演員,而所有的演出都需要雙語,交錯使用阿美語與華語,對老一輩的演員而言是挑戰。華語演出的部份, 保留了阿美語的腔調,流露出自然與真實的語言氣味。在笛布斯的引導下,白天是小販、採石工人、鐵匠、醫師的演員們,拖著工作一天的疲累進入錄音室後,卻都字字計較,每個人拿出演戲本領,阿美族天賦的說唱能力,展現無遺。劇本上,每位演員也加入自己說話的特 色,不時計較著「如此表現不自然。」 戶外錄音是一幕幕的感動。吉安鄉仁里市場的阿姨們,一吆喝,總能集結所有愛唱歌跳舞的阿美阿姨們,放下生意,隨興表演一段。笛布斯的母親(飾演阿德各的媽媽),為我們舉行了一次熱鬧的烤肉歌謠大會,所有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與笛布斯的親朋好友,圍坐笛布斯家的大院子,歌聲此起彼 落,一夜未停歇,從傳統、日本 歌謠、山地情歌到創作,夾雜院外偶爾駛過的車聲,屋內的電視聲,我見識到比豐 年祭真實的生活歌謠。 在山與海間的水璉國小,下課十分鐘,高年級同學在操場樹蔭下做皮雕,中低年級 在遊戲,一隻從樹上摔下來的幼鳥被發現,樹下圍擠了不同的聲音,有小朋友扯來 了自然老師,老師告訴孩子那是「綠繡眼」,細細地說著它的媽媽一定很著急,孩子輕輕捧起幼鳥,決定將它放回樹上的窩。那時,我一面握著麥克風採收聲音,一 面眼淚不止⋯⋯我曾逃開這無聲的部落,希望有一天能帶著適當的禮物,回來探望朋友。從山、從水、從歌、從生活,我裁貼了一張小卡片,回頭再看拼貼的過程, 那不也是朋友送給我的禮物嗎! 把這張小小的音樂卡片,寄給我所有「邦查」(註三)的朋友。 註一:《檳榔兄弟》輯錄巴布亞新幾內亞超布連島歐別里亞村的孔摩樂團, 與台灣 花蓮縣水璉村的迴谷、阿比演唱的歌謠,採集者Christopher Roberts,花了近十 五年時間往來兩地紀錄錄音,由我協助編輯、製作、 與出版。 註二:阿美語,巫師之意。 註三:阿美族人稱自己為「邦查」。 |
推薦&迴響小時候常常看到老爸畫一些原住民的服飾、圖騰和雕刻,所以對那些不同於我們漢民族的文化抱著新鮮神秘的態度,這些童年的印象帶給我的啟蒙是,長大以後只要是關於原住民的事物,我都特別有興趣。 而我的朋友中更是不乏長期住在原住民部落中拍攝紀錄片或錄製音樂的。受到商業及政治的影響,目前我們能接觸到的原住民文化都有膚淺化及誤解的傾向。《邦查WaWa放暑假》的出現,使我們能接觸到另外一種比較接近真實的原住民文化,比較不商業,可是卻更誠實、樸素。—--作家小野
在花蓮出生、長大,第一次如此親近地傾聽源自於故鄉的聲音,感覺像童年赤腳的玩伴又回到了自己身邊。—--台北市政府新聞處處長林錦昌 當我開始播放試聽帶時,暑假在家,天天聽中西流行歌的小孩跑了出 來:「這是什麼歌啊?」我說:「原住民,兒歌,有聲書。」而後, 他和我一起聽完,問他聽後的感覺,他說還好。在他的語法裡,「還好」 就是「很好」的意思。他說:「和別的歌不同,有點特別。」 《邦查WaWa放暑假》的確特別,它用故事、對話、以及歌謠來訴說阿美族的文化。它一點也不做作,搭配著好聽的阿美族音樂,儘管不能 一 下子就讓人真的就認識阿美族的文化,但它的特殊風格卻使人記憶深刻。有不同的記憶,知道阿美族有其特性,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了 解、 尊重及認同。所謂的「世界音樂」,它的核心概念,也就是讓一 切都從差異的發現開始。這張專輯在它的特殊裡,有這樣的意思。—--文化評論家南方朔 在嚴謹的製作原則與品質之上,《邦查WaWa放暑假》最令我動容的, 是它所呈現的文化態度;做為漢族製作者的「大大樹音樂圖像」,在處理原住民文化素材時,真正地尊重了他們所面對的文化與人,並且謙抑地「讓出」主體位置給這群參與製作及演出的阿美族隊伍。所有參加演出的族人,是唯一的主角。這是他們的舞台。提供製作動機、 技術、資源與整合的大大樹製作隊伍,則毫不搶景的隱在舞台之後。—--媒體評論者郭力昕 (以上推薦人依姓名筆畫排序) 「我是大大樹長期的擁護者及觀察者,日前在誠品敦南店遇見了《邦查WaWa放暑假》,真是太精采了,無論是美術方面的設計,包括小朋友皮雕、故事、音樂,無一不美! 我是個做媒體工作的人,每天看到很多同行在製造及吞嚥一大堆的烏煙瘴氣之餘,看到有人可以做這樣的工作 ,真的為大大樹及台灣感到幸運。大大樹從草創時期,到今天已經有獨樹一格的特殊風貌,實在是令人欽佩羨慕, 本人也以這封信鼓勵你們再接再勵,更上層樓。」—--台北光啟社 王漪 「好久沒聽過此種故事性的民謠CD,我雖非原住民,但音樂是無差別性的,這是一張很具感動性的CD。 」—--板橋 黃茂松 「聽見家鄉的聲音:昨天下午在台灣ㄟ店買了一卷錄音帶、一張CD,希望無時無刻能聽到故鄉的聲音,「水璉」(ciwidian)是我生長的地方,也是我每每放假回家跟家人patawsi 的地方。 聽見錄音帶裡傳來熟悉的聲音,北二高上坐在車子裡的我卻哭了起來,多麼熟悉的聲音,於是儘管整個人處在不到一坪大小的空間裡,思緒卻立刻穿越時空回到從前⋯⋯。 劉醫師,記得他是個非常喜歡也非常會唱歌的大哥哥,家就住在水璉國小大門口,旁邊有一間教堂 (忘了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堂 ),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去玩的地方, 有糖果可吃、有積木可玩,夢想中都市小孩可玩的東西都可以在這個地方找到。 還有那一片稻田,小朋友最喜歡收割後的暑假,在這 麼長的假期裡,父母不在家,也沒有零用錢;為了彌補吃 不飽的中餐,幾乎每天全村裡的小孩都一起出動,到田裡抓蚱蜢,再將抓到的蚱蜢串連起來,用身上從廚房帶出來的火柴生火,準備火烤蚱蜢,這是非常美味的食物,永遠 忘不了它的味道。還有,hotig (牛山)上的野草莓、海邊的kalag(螃蟹)、alipis、溪裡的alotoc都還是記憶中最 可口的零食,真希望時空永遠停留。 回到故鄉是我的願望,也是個必定會實踐的諾言,謝謝大大樹音樂圖像,讓我能在故鄉之外聽到faki、fai的聲音,呼吸到停在記憶中的空氣⋯⋯。」 —--轉載自台大BBS站 「多謝大大樹,給我們阿美族族人機會,可以了解自己可能都未聽過的故事或事跡。」—--花蓮 高曉蘭 |